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
  • 信息来源:泰州市政府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4-03 15:00
  • 浏览次数:


江苏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,位于苏中千年历史文化名镇——黄桥镇境内。始建于2009年,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。2014年,经江苏省政府批准,与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建“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黄桥工业园”。2016年,经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批准,与上海金桥集团合作共建“上海金桥黄桥产业园”。2018年9月,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、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、中国优质投资营商环境服务品牌园区、江苏省现代装备科技产业园、江苏省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、江苏省节水型工业园区。2024年,完成开票销售235亿元,同比增长14.6%;工商税收13.02亿元,同比增长18.04%;创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,入选省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园区;位列2024中国省级开发区发展潜力百强榜第86位。

这里,人文底蕴深厚。黄桥自古人文荟萃,何氏一族拥有“一门四进士、十举人、三百秀才”之繁盛;中国地质学之父——丁文江先生,中国喜剧创始人之一——丁西林先生,均从这里走向了全国;1940年,震惊中外的“黄桥决战”,为黄桥的历史增添了新的辉煌,《黄桥烧饼歌》唱响祖国大江南北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黄桥人民从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。

这里,区位优势明显。黄桥开发区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经济圈的核心部位,“公、铁、水、空”现代交通体系完备,229省道、334省道和宁通高速、靖盐高速,构筑了“贯穿东西、连接南北”的陆路交通快车道;如泰运河、姜黄河穿境而过,形成了“通江达海”的水运新航线;200公里半径范围内,有上海虹桥、南京禄口、无锡硕放、扬州泰州等7个机场;新长铁路在境内设站,随着盐泰锡常宜高铁、北沿江高铁的开工建设,黄桥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。

这里,科创载体厚植。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城“一院(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研究院)、一所(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江苏省特医食品研究所)、一中心(江苏省发酵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)”建成运营,建有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6个,其中省研究生工作站5个、市级院士工作站3个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、省级众创空间2个、省级孵化器1个、市重点实验室1个、市级众创空间1个,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、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、泰州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。区内水、电、气、热供应稳定,满足各类企业需求,建有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。

这里,营商环境优渥。开发区上下强化“用户思维”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高效执行“一次告知、容缺准备、并联办理、资料共享”的清单式服务模式,让企业或投资者只进一个门、只认一个人、办好一切事,全面提升代办帮办服务效能,实现了新苏集团、华星机电、泰孚焊材等6个项目“拿地即开工”,鑫常特材、东方九天、新合益、东圣生物等6个项目“多证齐发”,神意科技成为泰州市首个“桩基先行”试点项目,叫响了“新黄桥·心服务”品牌。所在的黄桥镇是江苏省扩权强镇体制改革试点镇,被赋予项目立项、规划、建设许可等900多项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,入驻企业足不出镇即可办理大部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。

这里,特色产业集聚。开发区充分发挥长虹三杰、惠尔信机械、东圣生物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,聘请国家“十四五”食品课题组组长、原江南大学校长陈坚院士,中国生物发酵协会名誉理事长石维忱,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、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叶佩青等领军人才为特色产业发展特聘顾问,培育形成了高倍率锂电产业链、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链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“两链一聚”三大特色主导产业。近年来,开发区积极策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,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,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,成功招引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沪苏联建人工智能数字产业基地项目项目在黄桥落地。同时,黄桥作为“中国提琴之都”,连续八年举办“6·21国际乐器演奏日”活动。中国提琴协会会长单位——江苏凤灵乐器集团,提琴产量占全球的30%,90%以上的产品销往86个国家和地区。

下一步,黄桥经济开发区将始终秉持“项目就是生命、业绩就是尊严”的发展理念,按照“大抓经济、大抓产业、大抓项目”的要求,围绕“传统产业焕新、新兴产业壮大、未来产业培育”,心无旁骛做好“招大引强、攀高附强、培大育强”文章,加快推进“一城两园一镇一基地”建设,打造泰兴东部地区产业发展高地。其中:

中国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城,规划面积3000亩,由陈坚、金征宇、谢明勇、庞国芳4名院士领衔,倾力打造“一城一院一所一中心”(江苏生物发酵与未来食品产业研究院、长三角国家创新中心特医食品研究所、江苏省未来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),主攻保健食品、功能食品方向,分步实施“3113”工程(即:规划面积3000亩,总投资不低于100亿元,产值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,税收不低于30亿元),争创国家级先行先试示范区,服务华熙生物、特医食品等项目落地建设。骨干企业泰兴市东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TG酶复配添加剂生产基地,产量占全国市场的60%,是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。

高倍率锂电产业园,规划面积1537.5亩,打造从材料、配件到成品、循环利用的链式锂电产业,做大做强高倍率锂电产业链。链主骨干企业有长虹三杰、东方九天、孚尔姆股份(泰孚焊接科技)等。其中,长虹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,是一家从事新能源锂离子电池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,2021年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;2023年,先后创成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、国家级绿色工厂和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。

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园,规划面积约1500亩,致力打造150亿元规模的高端装备智造产业集聚基地。链主骨干企业有惠尔信机械、新苏集团、鑫常特材、神意科技等。其中,惠尔信机械(泰兴)有限公司,是一家集生产、加工、研发、销售精密机械零部件、风电装配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大型船用柴油机、轨道交通、海上风电成套装备等主要产品,是西门子、恩德、特灵等世界500强企业的优质供应商。2023年,创成省级绿色工厂;2024年,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。

琴韵小镇,核心区面积1.32平方公里,重点打造“一湖(音乐湖)一厅(小镇客厅)两片区(乐器产业集聚片区、琴韵文化拓展片区)”,形成乐器文化产业的“六大高地”,即:乐器生产的集聚地、乐器文化的集锦地、乐器人才的集汇地、乐器营销的集散地、乐器服务的集成地、乐器旅游的集结地。

沪苏联建人工智能数字产业基地,规划用地100公顷,计划总投资100亿元。深化拓展中组部“黄金双桥”跨区域园企共建党建联建,由上海临港集团联合上海国投、上海英众、上海元创云端等企业投资建设,主要布局数字产业、未来产业孵化、未来产业智能智造产业3大产业板块,采取“产业基金+产业基地”合作的方式推动产业板块链的延链、补链、强链工作,项目建成后实现产值300亿元。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分享到